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

防衛與過當

最近又有一則新聞,有關於屋主受到竊賊攻擊,結果失手造成竊賊死亡的案例。羅子找到內容比較清楚的兩則,列在下面讓大家參考一下:

【勇屋主 護孕妻 勒死悍賊】:本篇對於事件過程有較為詳細的說明。
【高壯賊先出拳 屋主自衛可望免責】:本篇則是對於防衛過當的討論。

以前羅子曾經寫過一篇文章:【合氣道不敵蠻力?】,對於武術的應用適宜狀況做了一番討論,而這次不幸的事件,又正恰恰成為完全相反的案例。

這不禁讓羅子繼續思考,到底「武術」是什麼?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學習它?而社會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?

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

羅子去內觀

其實有好一陣子,羅子對打坐都沒什麼興趣,這是因為從大乘禪功轉換到無相氣學之間,發現過度使用觀想,會造成頭部壓力上升,並且全身火氣量可能也會上升,因此後來羅子都只用動作引導氣血,不再使用觀想法了。而且一般打坐要求盤坐,羅子也認為盤坐對血液循環是一種阻力,還不如用一些運動來增強氣血循環。所以認為要練盤坐的功法,至少要先把身體練到相當的水準,接下來再練坐功會比較好。

不過羅子並不反對心靈的修行,如果因為要修養心靈而必須靜定,羅子是同意的,羅子只是反對強求某種儀態,而使身體受傷的行為。

這次會去學內觀也是一個奇妙的經驗。一開始朋友和我提起時,我還沒多大興趣,而且也建議他要注意上面我所提到的問題,但是因為在言談中,發現內觀這支功法的目的很特別,而且確實言之有物,至於理論如何,羅子以後用專文來說明,總之羅子向他借了一些內觀中心的刊物來讀,發現自己還蠻能接受書中的看法的!在羅子學習太極拳之後,已經很久沒有什麼功法讓羅子這麼心動!於是7月課程預約一開,就立刻報了9月的課程,之後就期待期待,日子一天天到來。

(詳全文請參閱【羅子趴趴走】…)

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

凌空勁研究(五)

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,羅子統一把「發勁」這個名詞用在「氣動」上,主要是為了討論「凌空勁」的關係,不過太極拳的分支很多,也有完全不談凌空勁的門派,像羅子學的「易簡太極拳」就是,所以每一個分支對「發勁」的定義也很不相同。

在傳統文獻中,對於「發勁」的定義其實並不清楚,有很大的詮釋空間,有些分支會提出一些特別的使力方式,說這就是「發勁」,然後說發勁有多鬆柔、多強大、多神奇云云。由於羅子自身武術觀的關係,已經不認為有什麼由人體施展的力量可以敵過機械或槍械,所以也就純粹以研究的態度來探討這個問題。

羅子有興趣的是:各種形式的「發勁」,可以作用在哪些對象上?

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

凌空勁研究(四)

【凌空勁】一文的結論裡,羅子曾經預測過,要發放凌空勁,可能需要在身上練出一條特定的火氣產生路徑。剛好有這次難得的機會,讓羅子可以花許多時間,仔細觀察一位凌空勁老師的身體狀況。當然不能說每一位凌空勁老師的狀況都相同,畢竟我只看過一個案例而已,但羅子還是把觀察方法和結果記錄在下面,供大家參考。

《觀察方法》
觀察方法需要的條件比較特別,那就是觀察者要具備「氣感」,以及相當程度操作「火氣」的能力。這些能力來自羅子修習「無相氣學」和「太極拳」而來,相信許多其他門派的高手也有相同的能力。如果對這門學問有興趣,可以留言與羅子聯絡,或是洽詢「中華氣能療養學會」

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

凌空勁研究(三)

由於成功發放凌空勁的主要限制是在接受者身上,所以我們來試著討論看看,到底需要哪些條件,才能促成凌空勁的發生。

《集中與火氣團》
這一項是在真正的凌空勁現象才必須具備的條件,一般的發勁其實並不需要這一條。我們再強調一次,真正的「凌空勁」現象必須在「肉體不接觸」的狀況下發生,有肉體接觸的一律稱作一般的「發勁」。

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

凌空勁研究(二)

在想像中,凌空勁就好像是槍或飛刀一樣的飛行武器,攻擊有效距離長,而接受方無法接觸到攻擊方,以致無法抵禦,非常可怕。不過,就羅子這次的實測經驗來說,發現這樣的理解可能有錯誤,我們來看看實際的狀況。

《發勁的抵禦》
  1. 意識性抵禦前文的現象5是羅子唯一知道的凌空勁發放方式,在這種發勁方式下,學生必須想像出一個標的物,讓老師發放凌空勁;但反過來說,如果沒有這個標的物,則應該至少成功率降低或威力減弱,否則老師不需要提出這個要求。

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

凌空勁研究(一)

承蒙熱心的朋友介紹一位會凌空勁的太極拳老師給羅子,讓羅子得以近距離觀察和體驗這個技巧,未來的幾篇文章,羅子會將觀察所得和親身體驗發表在本實驗室,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。

羅子寫這個系列文章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宣傳特定的觀念,而是為一個事件做觀察記錄,讓它能保存下來,留給未來的聰慧人士一些線索,而能更加深入這個領域,找出更好的答案。就像第谷.布拉赫即使相信天動說,還是記載下了詳實的天體運動,讓約翰內斯.克卜勒導出克卜勒三大定律,之後再由艾薩克.牛頓用牛頓運動定律加以證明。知識的累積是一代傳一代的,羅子自認不是牛頓這等天才,只好做前段的記錄工作,期待能產生拋磚引玉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