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

攬雀尾

在太極拳套路中,「掤履擠按」的連續四式,一般統稱為「攬雀尾」。「攬雀尾」的意思是,縱然麻雀靈活,可以蹦跳飛行,不過只要輕輕拉住尾巴的羽毛,就可以控制牠,讓牠逃不出我的掌握。世傳的「西瓜拳」(註),就是「攬雀尾」的變形,雖然於拳理不合,不過對太極拳的推廣確實頗有建樹(笑)。

「攬雀尾」一式,是描述太極拳從與對手接觸開始,一直到打敗對手的過程,整體的程序就與文章的「起承轉合」有異曲同工之妙:從一開始的「起」,設立防線,接觸到對手,並判斷對手的動向(掤),然後由「承」來延續對手的動作,並調整敵我之間的關係,讓對手進入劣勢的位置,而讓我佔據優勢的位置(履),接著是「轉」,從關鍵的轉折處施壓,破壞對手的架勢(擠),最後再「合」,從對手被破壞的架勢弱點集中攻擊,進而取得最終的勝利(按)

其實「攬雀尾」的四段程序並不能說是完全固定的,因為交手的狀況會不斷演變,雙方都不可能順著對方的意思走完全程,而在途中會依據「聽勁」的觀察做出新的決定,就像下棋一樣,能夠佈出對方看不透的陣型,進而引誘對手掉進陷阱,最後集中兵力一舉殲敵,這才是太極拳交手的實況,當然,如果陣型被識破,就要另佈一陣,但若是高手,就會陣中有陣、計中有計,連環不斷,以致破不勝破,所以太極拳又名「長拳」,取其如長江大海,滔滔不絕的攻勢而言,所以,雖然它的程序不外「起承轉合」,但是在生花妙手之下,就可以演繹出無窮的變化。

「攬雀尾」的應用,其實也並不只是用在手上,「太極拳十三勢」的「勢」字,指的是力量的運用,而非僅指特定的手法或姿勢,所以只要能使出相同力量形式的部位,均能打出「攬雀尾」。只要有觸覺,能夠感知對手行動的部位都可以「掤」;只要可以移動,能改變敵我關係的部位都可以「履」;只要可以產生壓力,能對對手施壓的部位都可以「擠」;只要能夠集中發勁的部位,都可以「按」。由於太極拳高手可以運用全身各部位進行包圍戰,因而招式變化繁複,讓人目不睱接,這才是太極拳的優勢所在,所以「渾身是手手非手」,不能以姿態外形來辨別太極拳的虛實,一切都是內在力量的運用。

現在我們回到套路的角度來談談,平常我們練習「攬雀尾」,做的都是前後往復的運動,先做了「掤」之後,往後「履」,前進「擠」,再退而又進,做「按」,不過這個程序只是練習時沒有外力,所以才採用這樣的簡化模式,各位不妨想想看,對手向我按來,我用「掤」手接住對手,然後延續對手的動作做「履」,因為對手有體積,所以我稍微往右邊讓開一點,就可以把對手輕易帶到左側,然後身體做一個逆時針的90度迴轉,右手背黏在對手肩上,左手「擠」,將對手向他的側面擠開,趁著他的重心不穩時再順勢推一把「按」,這就完成了整個攻防過程,因此按照這個模擬來說,套路中的「攬雀尾」應該是從正面接招,然後將對手打到左側,這樣比較合理,提供各位參考。

在練習太極拳套路時,如果各位沒辦法學習長套路的話,重覆練習「攬雀尾」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,羅子確實看過包含左右側以及各方向旋轉的攬雀尾套路,因為容易記憶,又不需要很多空間和時間,非常適合上班族,抽空舒活一下筋骨,只要長期保養,對身體的健康會很有幫助的!

【註】西瓜拳口訣:一個大西瓜(起式),中間切兩半(右掤及履),一半給你(右擠),一半給他(左按)。

2 則留言:

  1. 羅子先生,棚履擠按應該寫成棚捋擠按吧?不然可能解釋不通哦。另外,您認為攬雀尾是捉住麻雀的尾巴嗎?那麼攬作何解呢?請不吝賜教。

    謝謝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將[履]寫作[捋]主要是陳式太極拳的傳承. 陳太與楊太對於相同名詞有不同的看法, 但只要能用身體表現出來就是通, 不能用身體表現出來就不通, 並不一定只有一方是對的. 至於[攬雀尾]的傳承故事可以上Google查詢[攬雀尾 麻雀]關鍵字,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這樣寫, 羅子尊重前人的傳統沿用,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, 也歡迎分享.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