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內觀(三) 五蘊皆空

相信很多知道「五蘊皆空」的朋友,都是從【心經】的經文中讀到的,當中最有名的一句,就是「色即是空」,在戲劇或故事中,都用這句來描寫逝去的戀情。不過大概很多人都不了解什麼是「五蘊」,而「五蘊」和「內觀」(註1)又有什麼關係?羅子就用這篇文章來討論一下。

「五蘊」在一般佛教的說法中寫成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例如【心經】經文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」,代表「色受想行識」本來都是「空」的。但在內觀學派的說法中,會寫成「色、識、想、受、行」,代表從事件發生一直到內心產生影響的各個步驟,如下:
  1. :泛指肉體或實際的物質世界,也指實際事件的發生(註2)。
  2. :由感官辨識到事件的步驟,例如光接觸到眼、聲音接觸到耳、香味接觸到鼻、滋味接觸到舌、物體接觸到皮膚、以及想法接觸到腦子(註3)。
  3. :辨識事件好壞的步驟,為了區分好壞就需要基準,因此「我」這個概念在此發揮作用(註4)。
  4. :區分好壞後身體發生反應,例如交感副交感神經、內分泌等的變動,因此產生「感受」,在生理上可以觀察到。這些感受可以是愉悅的或難受的,甚至是不知道怎麼形容的。
  5. :「我」因應這些「感受」而產生的「習慣性反應」,特別常指一些非經理性判斷而產生的趨避反應,想要更多的趨近反應稱作「貪(愛)」,而加以迴避排斥的逃離反應則稱作「嗔(恨)」。

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

內觀(二) 苦和離苦

當年釋迦牟尼佛因為察覺世上有生老病死的苦惱,所以出家尋求離苦得樂的方法,而「內觀法」就是他得到的結論(註1)。不過,在我們討論內觀法的理論之前,先了解佛所謂的「苦」是什麼,之後才有辦法討論怎麼「離苦」。

佛說世上有八種苦惱

  1. 生苦
  2. 老苦
  3. 病苦
  4. 死苦
  5. 愛別離苦:喜歡的人事物離開、損毀或死亡所產生的痛苦。
  6. 怨憎會苦:碰到討厭的人事物所產生的痛苦。
  7. 求不得苦:追求想要的人事物卻得不到的痛苦。
  8. 五陰熾盛苦
看起來有很多條,好像人生真的要完蛋了!不過羅子討厭複雜的事情,我們可以稍微整理一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