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內觀(三) 五蘊皆空

相信很多知道「五蘊皆空」的朋友,都是從【心經】的經文中讀到的,當中最有名的一句,就是「色即是空」,在戲劇或故事中,都用這句來描寫逝去的戀情。不過大概很多人都不了解什麼是「五蘊」,而「五蘊」和「內觀」(註1)又有什麼關係?羅子就用這篇文章來討論一下。

「五蘊」在一般佛教的說法中寫成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例如【心經】經文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」,代表「色受想行識」本來都是「空」的。但在內觀學派的說法中,會寫成「色、識、想、受、行」,代表從事件發生一直到內心產生影響的各個步驟,如下:
  1. :泛指肉體或實際的物質世界,也指實際事件的發生(註2)。
  2. :由感官辨識到事件的步驟,例如光接觸到眼、聲音接觸到耳、香味接觸到鼻、滋味接觸到舌、物體接觸到皮膚、以及想法接觸到腦子(註3)。
  3. :辨識事件好壞的步驟,為了區分好壞就需要基準,因此「我」這個概念在此發揮作用(註4)。
  4. :區分好壞後身體發生反應,例如交感副交感神經、內分泌等的變動,因此產生「感受」,在生理上可以觀察到。這些感受可以是愉悅的或難受的,甚至是不知道怎麼形容的。
  5. :「我」因應這些「感受」而產生的「習慣性反應」,特別常指一些非經理性判斷而產生的趨避反應,想要更多的趨近反應稱作「貪(愛)」,而加以迴避排斥的逃離反應則稱作「嗔(恨)」。
文字很多,我們拿一個小小的實驗來舉例:

「想想你最討厭的人」

(不要直接看後文,感受一下......)

(OK,真的要下去了喔!)

(如果你真的找不到最討厭的人,應該已經是得道高人了,請閱讀後文並多多賜教)

當你看到這句話,腦子裡是不是就浮現一個人(註5)?你是不是看到了他的樣貌?他說過什麼讓你討厭的話,做過什麼讓你討厭的事情?你是不是覺得身體突然僵硬起來,一種惱怒的情緒在身體中蔓延?

但是最後,羅子請教一個問題:
「請問,他此時正在對你做這些事情嗎?」

如果沒有,我想你就能體會「習性反應」的威力了,而內觀學派把這個「習性反應」就稱為「業(障)」,它能障蔽你的理性,驅使你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而因為這個反應確確實實是由自己產生的,怪不得別人,所以歸為「行」蘊,是由自己所實行的,而這個「行」可以產生下一個「(想)法」,再度引動「(意)識」,之後沿著「識想受行」的四蘊循環不斷發動,於是業力越滾越強。

各位有沒有認識不斷抱怨公公、婆婆、先生、太太、老闆、同事對自己如何如何不好,而直到這些人死了都還在抱怨,無法釋懷的人呢?

羅子對於這種心理分析式的「業力」解釋非常服氣,比欠債償還式的解釋要好多了,而且這個解釋也為如何修行提出了非常好的方法,簡單來說,就是「不要再被習性反應牽著鼻子跑」。

當我碰到一個人或一件事,我可不可以用清晰的思維來判斷,而不是直接用生理(心理)反應來應對?當我感受到一件事在我腦海中不斷翻滾,揮之不去,我可不可以看清它的脈絡,從「我自己發動(行)」的節點將它中斷,讓心情回歸平靜呢?

這個反省、檢討和控制的過程,就是我們在內觀時所做的事情。

至於如何「中斷」?這就要提到「空」的本質,我們得要用下一篇專文來討論了。(待續)

註1:「五蘊」是佛教名詞,可以參閱【維基百科】的解釋,但是不知道各位讀者看完【維基百科】的解釋之後,能不能理解佛教的修行方法呢?羅子反而比較喜歡內觀學派的說法,簡單可行。

註2:一般也稱「六塵」,指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

註3:也就是「六根」接觸到「六塵」,產生「六識」,可以說「六根」是「眼耳鼻舌身意」的肉體器官,而「六識」指的是神經脈衝。

註4:這就是「我執」的起點。

註5:事實上這時就轉了兩次五蘊,第一段是從文字(文字接觸到眼識)開始,到找出一個人(想法),第二段才是從這個人(想法接觸到意識)開始,一直到顯現好惡反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