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

右擠

「擠」式,是將手壓在另一隻手後面發勁的的招式,通常是壓在掌根,不過依據實際狀況,壓在其他部位也未嘗不可。我們先來看看套路中的動作:
  1. 接續上一式的「右履」,我們讓右手向後畫一個小圈,左手向後畫一個大圈,準備在前方合流。
  2. 兩手在左胸前合流,然後用左手掌根壓右手掌根,完成「擠」的動作。
「擠」式的動作很簡單,不過它的重點,是在於敵我相對關係的變化,所以我們直接來看交手時的影片:
  1. 由於上一式的「履」已經將對手引進落空,而我方也已經將右手貼在對方肩上,所以事實上,我們已經做好反攻的準備。
  2. 右掤手繼續壓迫對手,引導對手轉向,使他更加失勢,也把對手的左臂壓緊,不讓對方有走化的空間。
  3. 因為用掤手很難發勁,所以左手疊上右手,用左手發勁。發勁時記得是用全身的力量推進,而不是單單用左手的臂力發勁。
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,「擠」式的意義是「轉折」,是實際上轉守為攻的招式。常見的狀況是:我們用「履」讓對方失勢之後,再用「擠」式加以反攻;或是我們按向對方,可是遭到走化,則我們就立刻變招,用手按在仍黏住對手的部份,用「擠」施以反擊。

由於「擠」式一定藏在「掤手」之後,所以會讓對手有一種突然遇襲的感覺,會覺得明明貼在身上的是沒有威脅的掤手,可是勁力卻突然從掤手後面冒出來,讓對方對我的虛實感到困惑,從而削減他的鬥志。

「擠」式存在的事實,羅子可以澄清兩個觀念:

第一、羅子認為「掤」並不是用來發勁的招式,因為如果「掤」可以發勁,那麼就沒有「擠」式存在的必要。我們在【十三勢 掤】【右掤】兩篇文章中已經談過這個觀念,從手臂的生理結構來看,就知道「掤手」難以發勁,而「擠」式的存在就是支持這個論點的證據。雖然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影片是用掤手將人發出,不過嚴格來說,這些掤手底下用的可能是腹部的「擠」勁或手肘的「按」勁,但並不能說是「掤」

第二、有些人說「太極拳只打一下,沒有打兩下的」,羅子認為這可能是過度神化太極拳的結果,「擠」式就是這個說法的反證,因為如果只打一下就可以打敗對手,那其實就沒有「轉折」的必要了。所以羅子認為,太極拳就如【內家拳經】所描述的,是一種「長拳」,由於招式連綿不絕,不達目的絕不休止,所以整套太極拳猶如變化多端的「一拳」,這樣的說法會比「只打一下」要來得貼切。

由於「擠」式的特性是隱藏在「掤」之後的突襲,所以一定只能用一隻手發勁,並不是打擊力最強的一式。但在實用上,因為它虛實難分而且靈活多變,所以常常能發揮乘瑕抵隙的效果,讓對方失去平衡而攻守易勢,然而,最終往往並不是靠它決定勝敗。「擠」是前導,我們通常會在之後追加一個「按」式來確保自己的勝利,不過關於這部份,我們就留待下次再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