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

行功

「站樁」就是「中定」,是練習靜止的功夫,而「行功」就是「進退」,是在行動中練習的功夫。在靜止狀態中,我們可以細心體驗身體最核心的支撐架構,而在行動狀態下,則要體會重心的運行及擺盪。

一般來說,太極拳不採用兩腳前後一直線的步法,因為比起直線衝刺,太極拳更重視支撐八面和運轉騰挪,我們在練習行功時,應該讓兩腿之間有一點距離,我們通常採用兩腳朝前、外緣與肩同寬的標準,這個寬度在練習中要一直維持住,就像兩條平行的鐵軌一樣,不要任意改變。

行功一開始的動作,就如同單腳站樁,按照【站樁】一文的要領,我們加上兩個條件,一是兩腳外緣與肩同寬,二是重心完全移動到左腳,右腳只用於支撐右腿自己的重量,不要影響到身體的重心。我們要驗證重心是否完全移動到左腳,就是在我們抬起和放下右腳時,骨盆的位置是否發生改變,如果我們必須移動骨盆才能移動右腳,那就需要再調整一下重心,當重心完全壓在左腳上時,股四頭肌(Quadriceps)會承受極大的壓力,初學者要緩慢地增加練習量,不要太逞強。在行功練習中,兩隻腳會交替成為支撐腳,這時的要領相同,只是左右互換而已。

當我們要往前走的時候,就要將右腿向前擺動,將右腳放在自己的右前方一肩寬處。在擺動右腿時,我們要注意到,在太極拳中的提腿,起點是在骨盆,也就是我們用腹直肌(Rectus abdominis)的力量,將骨盆往前翻,之後右腿稍微提起來懸空,像單擺一樣甩向前面即可。使用的力量要控制好,讓右腳直接落在右前方一肩寬處的定點上,不要另外出力剎停右腳,過程中重心依然完全在左腳上,不要造成重心的晃動。

在右腳放好在定位上後,我們將重心慢慢移動到右腳上,這時身體會向斜前方移動,直到重心完全落到右腳上。在重心移動的過程中,要細微調整兩腿的彎曲程度,不要讓重心上下起伏。在重心完全移動到右腳後,我們用與上述左右相反的動作,收縮腹直肌(Rectus abdominis)甩出左腳,重複重心移動的動作。後退的動作和前進雷同,只是將腹直肌(Rectus abdominis)的工作轉交給腰方肌(Quadratus lumborum),讓骨盆往後翻,將腿向後甩到身體斜後方一肩寬處,其餘照做即可。

在做行功練習時,重心會呈現出「Z」字形的移動路徑,對於初學者而言,「Z」字形的稜角是必要的,這可以讓人充分體會到重心移動的感覺,而且可以將兩腳的功能調整到對稱,因為現代人都走在平坦的路面上,反而失去對地面的關注和反應能力,所以很多人都變成只用一腳推進,而另一腳則只是像是拐杖一樣支撐過去而已。這種不對稱會造成骨盆不正、腰椎側彎、或是髖關節或膝關節的過度負擔,也可能造成相關的疾病和傷害。

在「Z」字形的行功練到熟練之後,我們可以慢慢加快行進的速度,此時「Z」字形軌跡會慢慢變成「S」字形,因為在快速移動時,身體的動量就變成很重要的因素,在過程中,我們必須平穩地施力以平衡重心的晃動,不要讓身體運行產生過大的轉角,因為轉角處一定需要使用突然的猛力才能扭轉過來,所以轉角處也是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,應該要將它修飾到平滑。

以羅子本身的經驗來說,在行功中可以體會到很多事情,如脊椎的波浪運動、內臟的晃動、手臂的擺動、肌肉的左右互換動作、在人潮中的閃躲騰挪等等,自從體會到行功中的種種感覺後,走路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,讓我非常樂於走路運動!並且隨著動作的熟練,動作漸漸內化,現在已經能夠將所有動作融入在日常生活中,從外表不會看出異狀,所以時時刻刻都可以練拳,也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保健,這種「太極拳上身」的效果,並不是任何運動都能達成的,希望各位讀者也能一起,來加入「太極拳上身」的行列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