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

套路

一般人對太極拳的印象,就是慢吞吞、軟綿綿地比劃一些奇怪的姿勢,這些姿勢,就是所謂的「套路」。

其實不是只有太極拳有套路,其他武術多半也有套路,這些套路除了練習的目的之外,也有表演的作用,讓初次接觸武術的朋友可以從演武中得到初步的印象,以便推廣,對於已經接觸過武術的人來說,從套路表演中,則可以看出演武者的功力深淺。

太極拳之所以容易推廣,就是因為它帶給人們「慢吞吞、軟綿綿」的印象,讓人覺得「我也可以做到」、「好像不會痛,也不會很辛苦」、「對於放鬆筋骨好像很有幫助」,所以許多人就會參加太極拳的團隊,每天活動活動筋骨。其實這也是最初設計太極拳的目的之一,張三豐祖師就說:「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,不徒作技藝之末也」。

不過,太極拳的套路中,隱藏著更深刻的內涵。

太極拳之所以「慢」,是因為追求「協調」,這一點對學過樂器的人來說,應該就很容易理解。我們想要練熟一首快節奏的曲子,不可能一開始就用最快的速度練習,而是要先從自己可以掌握的慢速開始,一遍一遍地練習,讓身體的每一根相關肌肉,都可以恰當地配合,之後再慢慢加快速度,最後到達演出要求的程度;過程中如果加速得太快,反而會讓肌肉無法適應,演奏就會變得荒腔走板,不成調子。練習太極拳也是如此,在緩慢的動作中,我們才可以充分體會到全身各種細微的感覺,並且可 以一一調整身上的肌肉,等到一切都完全協調,那麼我們就可以快速度地應用。

太極拳之所以「軟」,則是因為追求「精確」,我們只在必要的時間、必要的位置,用必要的力量,操作必要的肌肉,其他不必要的肌肉則一概放鬆,完全不出力。這種特性讓我們在攻擊路徑之外的部份,仍能發揮鬆柔的護身效果,並且在力量使用上,達到分毫不差的精密程度。在單人的套路練習中,如果太習慣使用過大的力量,就會忽略細微的感覺,感覺會漸漸變得遲頓,一旦感覺遲頓了,我們就無法充份地體察週身的平衡,在應用上就容易遭人趁虛而入。

我們在練習套路時,要遵守以下的要領:

要不斷感受:感受全身各肢體的重量,感受擺動身體的慣性,感受身體整體的平衡,感受週遭的風吹草動。要把感受範圍擴大,不要局限在某些部位,讓頭腦習慣於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大量感覺,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負擔很重,也許會顧此失彼,但久而久之,這種處理能力會進入潛意識,變成習慣,一旦感受到與平時不同的狀況,頭腦會立即察覺,這就是「聽勁」的基礎。

要讓動作連貫:讓招式與招式之間連貫,讓腳步的移動連貫,讓力量的傳遞連貫。太極拳雖緩慢但不停頓,只要一發動,就如長江大河,滔滔不絕,並且太極拳中要盡量避免尖銳的轉折,我們用平緩的弧線,改變前一式的運動方向,如此就可以將前一式的力量轉交給下一式使用,一旦我們習慣於將自己的力量重複利用,那麼碰到外力時也可以如法炮製,這就是「借勁」的基礎。

太極拳派別甚多,套路也五花八門,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套路呢?

羅子的建議是這樣,盡量選擇「慢」、「軟」的「長套路」。為什麼要「慢」、「軟」在前面已經談過,至於為什麼要「長」,這其實和練習範例的多寡有關。我們小時候學數學,對於相同類型的問題,會拿很多例題來練習,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同一個數學原理;我們練習太極拳也一樣,要有夠多的招式,才能從各種角度來體會太極拳原理,太極拳套路中的每一招,都是先賢們經過深思後留下的範例,各自有各自的目的,有些用來體會勁力的運轉,有些用來訓練特定的部位,有些則是實用上的提示,我們重複演練套路,漸漸就能了解先人們的想法,從而貫通拳法的要義,進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