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

走與黏

太極拳並不只討論如何避免外力傷害,還探討如何化被動為主動,「走」與「黏」正是當中轉化的關鍵!不過在談論它們之前,我們先簡單地解釋一下「向量」。

「向量」是一個數學的表示法,用來表示一個具有「方向」和「大小」的物理量,比如說「速度」或是「力量」等等。向量通常畫成一個箭頭的形狀,以箭頭指示方向,然後用箭身的長度表示量的大小,用這種表示法來描述力量和運動非常方便,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「走」與「黏」,也會用向量的觀點來說明。

武術的攻防,可以說是用身體來產生動能,然後用這股動能影響對手的過程,這時牽涉到產生動能的「肉體」和「運動速度」,肉體有「質量」、「質地」和「形狀」等的性質,而速度有「方向」和「大小」的性質,我們將質量(M)和速度(V),代入動能公式,就可以得到動能(Ke)等於MVV/2。由於肉體有形狀,而一般來說,一個物體的影響力常常可以化約為「質心」的影響力,所以如果我們把速度向量畫在質心上,就可以把箭頭所指的肉體表面稱為「順」,而另一面就可以稱作「背」。

簡單來說,就是施力的那一面叫做「順」,而反面就是「背」。

【太極拳論】說:「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黏」,這一段內容一定要從向量的角度才能解釋清楚。

「人剛我柔謂之走」,就是走化的意思,我們在【走化】一文中,已經談過它的實行細節,本文就不再贅述,只討論它的運動狀態。當對方向我攻擊時,一定要產生運動,有了運動就有向量,這個向量一定指著我身上的受力點,這時我就要把這一部份的身體放鬆,讓它保持柔軟,一來可以藉此減輕傷害,二來可以誘敵深入,接著我們可以用「黏」的動作,化被動為主動。

「我順人背謂之黏」,代表這時我向對方施力,而這種施力方式是有條件的,也就是以我的「順面」向對方的「背面」施力,因為這時雙方的施力方向一致,所以會加快對方的速度,擴大對方的動作,讓對方的動作超出預期。對一個人來說,要完美地完成一個動作,需要全身的配合,身體每一個關節的運動輻度、每一塊肌肉的出力大小,都要恰到好處,只要一個環節出錯,就會讓整體的效果大打折扣。太極拳就是利用這個道理,用一點點力量加快對方的速度,讓對方出錯,這樣可以削弱對方的攻擊力、破壞對方的平衡,進而打斷對方的連續動作,甚至讓對方跌倒。對方跌倒時,得要承受自己產生的動能和我方外加的動能,這樣即使我的體力較差,還是可以產生巨大的破壞力,這也就是「借力打力」的基礎。

「走」與「黏」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動作,但是太極拳要求同時展現出來,所謂「走即是黏、黏即是走」,可是「走」發生在對方的「順」面,而「黏」發生在對方的「背」面,我要如何同時完成這兩件事呢?

靠「太極」。

【太極拳中有太極】一文中已經提到,「太極」是中軸的意思,一切順著這個中軸而旋轉,往對方靠近的一面定為陽,遠離對方的一面定為陰,因此「黏」為陽,「走」為陰,銜接兩者的就是軸心,也就是「太極」。在同時實行「走」與「黏」時,我們會用身體做出一個C字形的結構,C的缺口剛好接著對方的向量兩端,變成一個完整的圓形,這時我們以圓心為軸旋轉,轉動方向與對方的運動向量相同,如此就可以同時完成「走」與「黏」的動作。

實用中的一個可能案例,是我的左掤手接到對方的雙按,然後我的身體進行逆時針旋轉,左手放鬆走化,將對方引入我的左後方,然後右手黏上對方的左肋後方發勁,讓對方跌出。

一旦了解了整體的來龍去脈,就能理解【太極拳論】所云:「黏即是走,走即是黏,陰不離陽,陽不離陰,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」,就這一段文字來看,只要了解「黏走陰陽」的運作流程,就可以稱為「懂勁」了。

一般傳說總將「懂勁」說成一個高深莫測的境界,不過羅子卻認為,以現代的科學語言,可以將這種說不清的高深境界,簡化成一些單純的物理概念,讓大家容易理解,畢竟武術是一門實證學問,如果無法在道理上說清楚,那也就沒辦法去實行。當然並不是說理解後就立刻變成高手,所謂「理雖頓悟,事須漸修」,我們還是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努力來練習,但是正確的理解可以讓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不用浪費時間繞遠路,期望大家在學習太極拳的這條路上,都有所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