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

內家拳經研究

本實驗室所錄的【內家拳經】,在其他的書籍中可能稱為【太極拳經】或【太極拳論】,是一份說明拳理的古老文獻,相傳是張三丰祖師的著作。由於這份文獻年代久遠,或有佚失遺漏處,文章內容各家說法不一,羅子並不是考古或是國學專家,只能就文章內現有的文字加以研究,試著做出一些推測,當然如果未來有更好的考古證據能夠支持或反駁我的說法,那就更好了。

第一件要研究的是這份文獻的篇名,因為一般來說,大家將之尊稱為【太極拳經】或【太極拳論】,可是通篇文章並沒有明確提及「太極」兩字,所以原作者可能並沒有正式想到用「太極」作為拳法的形象,反而因為在文章的第二段中記載:「長拳者,如長江大海……。十三式者八卦五行也……。」這段說明像是在作名詞解譯,然而「長拳」和「十三式」均未出現在文章的其他部份,所以羅子推測原作中應該先行提到「長拳」或「十三式」的名稱,或是篇名根本就是【長拳十三式】。由於羅子師承於宋志堅師祖的「易簡太極拳」一脈,宋師祖的著作中提名本文為【內家拳經(原名內功心法)】,所以羅子在網站上就沿用【內家拳經】的名稱。

其次我想要研究的,是【內家拳經】是不是完整的文件。羅子認為這一點顯而易見,就是本文應該是一份更長文獻的節錄,第一是因為首句「一舉動」的破題法實在太驚人,雖然不致於不能這樣寫文章,可是羅子覺得在之前有一些關於動作的描述會比較合理,例如第二段提到的「十三式」,這十三個動作要不是口傳心授,不然就應該寫在文章中,如果在本文之前加上這些動作的說明,一來可以解決為何本文中要對一個從未出現過的名詞做註解,二來也可以讓文章更為通順。此外,本文中有一段「原註」,也就是這份文獻在流傳開來之前,就是一份傳抄本,而有人已經在上面加過註解,這份傳抄本和現行的文本也許會有不同,雖然稱不上證據,不過可以作為一個提示。

最後就是,既然【內家拳經】的作者,可能並沒有想到拿「太極」當作這個拳法的形象,那它與現代的太極拳到底有什麼關係呢?

第一就是招式名稱的關聯性,「十三式」就是掤、、擠、按、採、、肘、靠、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這十三個動作,這些動作就是目前太極拳的基本動作,尤其「掤擠按」四式在現行太極拳中變成一段連續的動作,總稱為「攬雀尾」,所以在招式名稱上有相關處。

第二是文獻中有提到「八卦五行」的字眼,所以原作者應該了解「太極」,因為「八卦」即衍生於太極,所以後人如果要說「長拳」和「太極」有關,應該不算牽強附會。

第三是文獻中確實提到要區分出兩極,分別為「虛實」、「上下」、「左右」、「前後」,也就是作者在拳法中要求特別注意這些相對的極端概念,這也可以說是「太極」的起點。

羅子一向認為,一個拳法,必然是經過長時間演進而來的,而且當中經過許多人加以改良,或是與其他門派切磋而引進新概念,並不見得是一人獨自發展的結果。像是【內家拳經】雖然沒有提到「太極」,不過從當中可以看出「太極」的影子,概念也可以延續到今天,我們可以說它是太極拳的演化步驟之一。不過就如生物界的演化一樣,演化是一個樹狀分支的過程,祖先的樣子與今天可能相當不同,過程中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版本,我們不需要太在意這些差異處,重點是它的優點有沒有保存下來,而我們研究太極拳,就是希望了解它的優點,然後將它傳承下去。

註:紅字方面是因為打不出原字,原文中「履」與「列」兩個字均有提手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